實行之中含有二義,一貴堅忍,一貴勇敢。勇敢和堅忍,其實一德也。勇于創始,忍以要終,要本于意志之力。人生斯世,無在而不須苦戰奮斗。不解苦戰奮斗者,無生存之希望者也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楊昌濟經典語錄 名言,希望大家喜歡。
1、人擺脫俗緣不盡,安能入道?讀《莊子》“絕云氣,負青天”數句可悟。
2、終日求學而不知求學之目的何在,終日施教而不知施教之目的何在,欲其收效難矣。
3、人不可一日不看報章雜志。報章雜志乃世界之活歷史也,即皆自我之實現也。日日看報,則心目中 時 時有一社會國家之觀念,而憂世愛國之心自愈積而愈厚,且得有種種之常識,積累久之則深明世故,可以應無窮之變,投其所向而無不如志。此真精神知識之營養,如飲食之不可缺者也。
4、吾國人通弊,坐眼光太近、毅力不堅,無有能立百年不拔之至計者,甚可嘆也。
5、吾國人不注意于開發地方,獨立自助,乃群趨于官吏之一途,窮于鉆營,傾擠排陷,以分生業者之余利,亦可悲已。
6、毒蛇蜇手,壯士斷腕,非不愛腕,非去腕不足以全一身也。彼仁人者,以天下萬事為身,而以其一身一家為腕,身雖死,天下萬事固生,仁人之心安矣。
7、凡辦一事,須以全副精力注之,始能有成功而不致失敗。人之精力有限,故任事不可過多。任事過多,則神散而力分,必至事事均辦不好。故吾人處事宜選事做,擇吾精力之所能任者為之,精力所不能者則置之不為,如此則事多成功,失之者鮮矣。
8、吾人處于今日風雨飄搖之時勢,對于國家當有如何之責任,對于世界當取如何之態度,此不可不深思而熟察者也。
9、夫一國有一國之民族精神,猶一人有一人之個性也。一國之文明,不能全體移植于他國。吾人求學海外欲歸國而致之干用,不可不就吾國之情形,深加研究,何者當因,何者當雀,何者宜取,何者宜舍,了解于心,確有把握,而后可以適合本國之情形,而善應宇宙之大事。輸入西洋之文明以自益,后輸出吾國之文明以益天下;既廣求世界之知識,復繼承吾國先民自占遺傳之學說,發揮而光大之。合東西洋文明于一爐而冶之。
10、所見大則所志大,所志大則所學大,所思大,所為大,斯為大人矣。所以小則所志小,所志小,則所學、所思小,所為小,斯為小人矣。先儒曰:‘小人不合小了,他本不是惡,可以譬矣。’
11、王君靜安(王國維)嘗論國學,謂戰國之時,諸子并起,是為能動之發達;六朝隋唐之間,佛學大昌,是為受動之發達;宋儒受佛學之影響,反而求之六經,道學大明,是為受動而兼能動之發達。
12、今日我等之急務,在樹立一種統一全國之中心思想。人之所以異于動物者,在于有思想,而人品所以有圣賢庸眾之分,亦以其思想之高尚或平凡而區別之。……個人有個人之主義,民族有民族之精神。無有個人而無主義者,亦無有民族而無精神者。惟主義有純駁,精神有盛衰而已。近日中國與萬國交通,政治上復經極大之變動,思想界遂生非常之混亂,新舊沖突,青黃不接,群眾苦之,青年尤甚。所望賢圣之士,學問、思辨共講其事。務取關于人生,關于社會種種問題——加以新研究、新解釋,斟酌古今,權衡中外,審思中華民族在世界之地位,審思自己對斯世當取如何之態度,在一己則立一貫通一生之思想,在一國則立一百年遠大之規劃。此乃我輩今日之急務也。
13、古來一種學說,倡之者不過一二人,而輾轉流傳,卒遍海內,流風余韻,久而益新。蓋真理恒得最后之勝利,但患所言之非真理耳。茍為真理,則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,未有不如斯響應者。故欲喚醒國民,先在醒自己,己茍自覺,斯能覺世。從事學問之研究者,可以奮然而起也。
14、士不通今,終鮮實用。識時務者在乎俊杰。廣游歷,多讀外人所著之書,多閱新出之報章、雜志,務求有世界之智識,與日新之世界同時并進,庶于此大世界之生存競爭不至以懵于時勢,自居劣敗。
15、博學、深思、力行三者不可偏廢。博學、深思皆所以指當其力行也,而力行尤要。力行為目的,而博學、深思為方法,博學而不行,何貴于學?深思而不行,何貴于思?能力行,則博學、深思皆為力行之用;不能力行,則博學、深思亦徒而已矣。且博學與深思亦力行之一事也。非真能力行者,學必不能博,思必不能深,故學者尤不可不置重于實行也。